【建築未來】組裝合成將走進工業化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稱黃金時期正來臨
發布時間: 2022/03/25 06:00
本港建造業未來工程量將由現時每年2,300億增加至3,000億,政府財政預算案更撥款10億培訓建造業人才,建造業議會新任主席何安誠形容是建造業的黃金時期,提供培訓和津貼外,如何將工友形象由「地盤佬」改造成「工匠」,會是業界吸納新血關鍵。
何安誠又指,雖然組裝合成建築法(MiC)已試行多年,但距離廣泛使用為時尚早,一旦技術完善,做到將MiC工業化,估計一幢40層的住宅為例,工期約可減少一年,未來建築成本最保守估計可減逾一成。
「能在建造業的黃金時期上任,(我)真是開心得不得了,接下來要將業界變得更團結,用多點科技。」何安誠上任之際正值第5波疫情來襲,但受訪之際他未見擔心,分享未來大計時滔滔不絕。
他指出建造業界有危有機,機遇是未來工程量是將由現時每年2,300億增加至3,000億,危是建築成本高企和現有人手不足以應付未來需求。被問及解決方法,他的答案還是「老方法」MiC。
雖然MiC在本港已非新事物,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不少過渡性房屋都用MiC建成,但何安誠強調現時的MiC並非業界的終點,「我的想法是想將MiC工業化。」
他解釋指,現時大多MiC是將結構預製,送到工地組裝,但未來的MiC可以將機電和裝修一併處理,大大減低工地工作。他以一幢40層的住宅為例,工期約可減少一年。
何安誠指出現時本港建築成本高企,據自然和建築資產設計諮詢公司凱諦思發布的《2021年國際建築成本報告》,本港的建築成本在全球排名第8,而過去數年亦曾成為3甲。他指出,隨着未來數年業界將MiC工業化,建造成本有望壓低,「如果未來MiC有規模地使用,我估計建築成本減少10%一定得」。
業界另一個挑戰在於青黃不接,投身建造業的青年不足,政府最新向議會撥款10億元,加強培訓。何安誠指出,現時業界現有人手不足以應付3,000億工程,除了透過MiC降低人手需求外,任內仍要持續吸納新血。
他認為疫情下尋求轉職的人增加,10億元會用作提供培訓和津貼,吸引他們加入建造業。然而,他認為現時青黃不接的主因,是因為市民對地盤工作的觀感不好,「很多人對工地工作的觀念,仍停留在『地盤佬』的層面,但其實現時不少工友和其他專業人士一樣,拿起平板電腦便可管理一切。」他希望在任期內,能透過教育和推廣,為工友打造「工匠」的形象,長遠吸引新血入行。
最新熱門影片:【TOPick診症室】疫下兒童難學習社交技巧 專家拆解4個重要階段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私家醫院治療新冠病人:https://bit.ly/3icwPZ8
23間醫管局指定門診,預約及關愛專線:https://bit.ly/36kaO80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記者:陳梓蔚